共生共情共享,让文化遗产绽放璀璨光芒******
文化遗产与我们共生于这个时代;我们共享着它的博大与优雅;跨越千百年,它承载的智慧与情感依然能让我们找到共情的地方——一个字、一封信,让我们找到民族的起点、情感的归宿;一尊鼎、一座城,让我们见证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迭。
“兄行,弟病,诸君幸为……”这是2000年前在行役戍边的哥哥写给老家弟弟的一封家书,今天的我们依然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当事人的呼吸与情怀;川蜀小堆盲盒、金面具巧克力、语音棒棒糖等三星堆文创,带给文博铁粉无尽的快乐,三星堆已然成为一个掌握了流量密码的大IP;甲骨文和简化字的双标展示、3.6万多套道路窨井盖上的甲骨文字装饰等,让河南安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甲骨文元素……《工人日报》近期推出的《发光吧,文化遗产》系列报道,关注文化遗产如何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火起来、发光发亮,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的故事,从三星堆到黄河文物、从陆上考古到水下考古等,完成了一场与文化遗产跨越时空的对话。
记得网上有人调侃走进博物馆看到文化遗产时发出的灵魂三问:“哪儿好看?”“值多少钱?”“有啥用?”调侃之外,这也透露出今天的人们试图与文化遗产发生情感共鸣、生活互动、文化呼应的朴素愿望。如何让更多文化遗产能够在新的时代活起来、火起来,如何让沉睡在书本里、保管箱里的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文化遗产保护一步步推进。重庆母城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成为网红打卡点;简牍跨越千年,仍然能够让今天的我们真切感受到当年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及其日常生活片段;文物保护工作辛苦,却依然有一代代人心向往之,随着科技的发展,3D打印、数字建模、生物涂层等高科技手段已经开始在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中大展拳脚;更有周边文创产品,让年轻人蹲守抢购。
“港澳e站通”首次落户香港同乡社团 助力大湾区高效协同发展******
中新社香港2月3日电 (记者 索有为)“前海港澳e站通”香港深圳社团总会站点开通仪式3日在香港举行,该站点开通将进一步拓宽深港澳跨境政务的服务领域和空间,提供多渠道、广覆盖,业务多元、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助力深港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阶段。
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何靖,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中共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强,香港深圳社团总会会长邓清河等出席仪式。
据深圳前海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前海港澳e站通”将重点围绕在深圳开办企业这一核心需求,面向港澳企业和居民提供包含“注册易”“办税易”“社保通”等238项政务,其中深圳政务服务85项,商事登记服务29项,涉税服务112项,社保服务8项,人才服务4项,推动实现深圳政务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其中包括:探索深圳政务服务向港澳前移,提供香港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机构执业备案、港资澳资或中外合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广东自贸区旅行社(含港澳)设立等政务事项的咨询、导办服务,为大湾区吸引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据了解,在中共深圳市委统战部、深圳前海管理局共同推动下,“前海港澳e站通”首次落户香港同乡社团。香港深圳社团总会是香港规模最大的爱国同乡社团之一,现有112个团体成员,12万名会员,近期,该会设立了发展策略研究委员会、大湾区创新科技委员会、新港人委员会和地区事务委员会,并积极开办基层办事处,形成遍布全港的会员服务网络。“前海港澳e站通”落地后,预计可辐射50万名香港市民。(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