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看中国、小手绘宏“兔”——2023年“欢乐春节”儿童绘画比赛在莫斯科举行******
中新网莫斯科1月18日电 (记者 田冰)中国驻莫斯科旅游办事处17日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办2023“欢乐春节”“童眼看中国”儿童绘画比赛颁奖典礼。
一月的莫斯科一片白雪茫茫,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门口悬挂着象征喜庆的春节红灯笼,放眼望去仿佛是童话中的雪屋。这是自疫情以来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首次举办线下活动,大厅里灯火辉煌,喜庆的中国民乐衬托出一片祥和。活动现场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所有参赛作品,大厅里展示着最终进入决赛的20幅优秀作品。俄罗斯的“小画家”们各显身手,从中国民俗风情到远古神兽、从人物画像到亭台楼阁,有醉人风景,也有可爱熊猫,内容丰富多彩、笔法不拘一格。别具匠心的创意,挥洒自如的创作,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充分展示了俄罗斯孩子们对中国的丰富想象力和对和平幸福生活的热爱。
参赛儿童阿尔秋木的家长在看过画展后表示:“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从没有想过我孩子的作品,可以像真正的画家作品一样被装裱起来,放到这么漂亮的大厅里进行展示。为力求画出最真实的中国,我的孩子认真查找了关于中国的资料来进行研究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参与和学习了中国文化。这次活动让我们不仅收获了荣誉,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了新的文化知识,感谢这次活动给了孩子一个接触中国的机会,我相信他会继续保持这份对中国的好奇和关注。”
中国驻莫斯科旅游办主任王睿在致辞中对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的所有人员表示感谢。她表示,参赛的孩子们用独特的视角,通过手中小小画笔描绘出对中国的无限畅想,童真童趣跃然纸上,充分表达了他们对中国的热爱和向往。中俄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她勉励孩子们继续努力,为中俄友谊勾勒出新的图景,中国驻莫斯科旅游办将继续深入加强同俄罗斯文化和旅游界合作,不断推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研究员、画家安娜·冬青国女士现场教学中国国画。孩子们兴致盎然,跃跃欲试,兴高采烈地跟自己的新作品合影留念。
本次绘画比赛通过中国驻莫斯科旅游办社交媒体面向全俄发起网络征集,共收到来自莫斯科市、莫斯科州、圣彼得堡、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切博克萨尔斯克、雷宾斯克、伊热夫斯克、阿斯特拉罕等城市的200余幅作品。比赛设7岁-10岁和11岁-14岁两个年龄组,由评委遴选出每个组别的一、二、三等奖。所有参赛作品均在旅游办社交媒体和网站上进行线上展出,参赛选手均获得中国驻莫旅游办印发的纪念证书以资鼓励。(完)
玻璃吹制:火焰里的艺术******
初冬时节,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玻璃器皿加工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经过挑、滚、吹、定等工序,如糖浆般粘稠的玻璃原液在火焰里绽放出千姿百态。
成型后的玻璃,还要再经过切、磨、烘、检、洗等流程,一件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才算制作完成。(王浩庆/文 兰立强/摄)
吹制的第一道工序是挑料。工人用挑料杆在玻璃液中轻轻一挑,一团橘黄色的玻璃液便附着在管口。
随后,吹制工人将玻璃液吹成灯泡状的小球,随后固定在滚轴上保持形态。这一步骤俗称吹“小泡”。图为初步吹制过后的玻璃“小泡”。
在料团成型的基础上再次取料,放入滚料碗中不断转动,滚成圆形,为下一步吹制做好准备。
待料团匀称后,吹制工人从挑料杆的另一头将气平缓吹入杆内,同时转动杆体。吹气时间和吹气量是保证产品尺寸的关键,吹气过大会使制品端部过薄,尺寸偏大;反之则端部过厚,尺寸偏小。
将吹制后的料团放入模具中,一边吹气一边调整角度。在不停吹气和转动下,使料泡不断胀大,逐渐贴合模具。这一步骤被称作吹“大泡”,对吹制工人的技艺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多年的吹制经验才可完成。
据工作人员介绍,玻璃在吹制过成中经受了强烈的温度和形状变化,这种变化在玻璃中留下了热应力。热应力会降低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如果直接冷却,很可能在存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破裂。
为避免这一问题,玻璃制品在成型后必须进行退火处理。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保温或缓慢降温一段时间,减少玻璃中的热应力。
玻璃吹制的整个生产流程都需在高温环境下实现。图为工人正使用加热枪烘烤瓶底。
等杯子冷却下来,针对杯口处的废料,需按订单尺寸将多余部分进行切割。通常工人会先用玻璃刀割出划痕,紧接着再用火烤,使其自然脱落,确保杯口平滑圆润。
图为工人在给玻璃杯进行“烘口”。
制作完成的玻璃杯还需进行清洗、检验。图为工人透过光线检查成品。
图为工人检查成品。
装箱前,工人正清洗玻璃杯。
近年来,当地的玻璃制品在市场中越来越走俏,还闯出了国门。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